已有账号登录
一、最初,它只是男主孤独地在断壁残根的教堂中的徘徊阳朔糖舍的故事开始于1969年的糖厂,彼时,糖是计划供应的稀缺产品。1998年,**因为经济转型以及环保问题而停止了糖厂的运营。2006年,酒店创始人在旅行途中途径糖厂,在漓江边废旧的桁架边停下驻足。“那天刚下完雨,水中竟然有老建筑的倒影,我被震撼了”,“这个场景让我想到柴可夫斯基的电影《乡愁》,电影中男主孤独地在断壁残根的教堂中徘徊,和眼前的景象如出一辙”,于是,糖厂被创始人买下而得以保留。后来,故事来到了如何对糖厂修旧如旧,设计师董功、琚宾等人如何用了十几年的时间在不破坏老建筑整体风貌的前提下,将新建筑加入其中,发挥酒店的整体功能性。酒店自开业以来,几乎拿奖拿到手软。但是,故事并没有就此结束。从开业之时的阿丽拉糖舍,再到阿丽拉被凯悦集团收购,又到2020年,酒店因为业主和管理方之间的种种原因而最终摘牌阿丽拉走向独立运营。有人说,这是酒店行业的罗曼蒂克消亡史。而我,在2023年的年末才走进糖舍,才得以听到老房子和新建筑隔着喀斯特山峰的一次时代对话。那些写着“胸怀祖国,放眼世界”时代标语的老厂房搭配着桂北特色窗花格,无处不在诉说着时代的印记。而新建筑客房和别墅区域选用了混凝土材质和回字型砖墙呼应了老厂房的特征。置身于此,时光从六十年代一路穿梭而来,老糖厂在一片青山绿水间晕染出顽强而又质朴的生命力。二、现在,攀援的凌霄花在老壁旧痕的时间缝隙中姹紫嫣红阳朔糖舍的客房并没有给我留下特别的印象,虽说该有的也都有,但进入房间的一刻我竟然闻到了不知是潮湿还是很久没有人入住的那种异味,后来大概是开启了新风还是空气净化设备,异味才得以消失。然后我发现自己的感冒加重了,于是吃完药我就在房间里睡着了。等我一觉醒来,我发现自己错过了心心念念的吊篮活动以及酒店导览活动。不知是不是药性作用,明明开了闹钟却愣是没有听到闹铃。而且糖舍的房间由于靠近马路,和网络上很多住客的感受一致,路边的大车经过的声音很响,但却听不到阳台外面拨浪鼓吊篮活动的声音,一时之间我也不知道糖舍房间的隔音究竟是好还是不好了。酒店的晚餐和早餐都在糖舍餐厅享用,餐厅是由糖厂制炼车间改造而成。晚餐点的每一道菜都很有当地特色而且美味可口。餐厅的一楼被布置成了一个展览室,其中散挂着以糖厂为主线的画,以及糖厂创始人的日记和照片。读着一篇篇日记,时间线终于串起了糖厂创始人家族几十年的故事。直到现在我仍然记得,当时徜徉在展览室的时候我不止一次地起了鸡皮疙瘩。感谢酒店创始人以及设计师们用文艺的笔触讲述了那个年代的时代精神。而现在,这些陈列又或者说酒店本身已经成为了我们自己正在书写的当代故事。我只想感慨时光的美好,生命的盎然。三、原来,建筑真的可以留住时间的隽永是时代精神里最浪漫的内核游走在酒店,阳朔糖舍有三个瞬间让我难忘。当我经过酒店一幢幢老建筑时我会特地看看之前作为糖厂时每一幢建筑的具体功能,原来酒店大堂是之前的动力车间,压榨车间是现在酒店的酒吧,桔水罐被用来作为酒店的spa馆,大小锅炉房则是现在酒店的图书馆和精品店。当我踏进锅炉房,被室内空间的现代化装饰以及功能感带来的巨大反差所震撼,这幢历经岁月斑驳的老房子里竟然藏着现代文化审美的一本本书一件件艺术品。当我从精品店出来的时候,恰好遇见了酒店工作人员排着队大概要去集体开会般从我身边走过,一时间我忽然觉得我们都是穿着工装的糖厂人,结束了一天不同的工种后要去短暂休息,我忽然读懂了“艰苦奋斗勤俭建国”的时代标语,时代精神就是集体记忆,是那个年代的集体信仰主义穿越了时空再一次投射到这一幢幢老房子上赋予的具象生命力。第二个难忘瞬间是我个人觉得整个酒店最美的场景。酒店傍晚时分,华灯初上之时,酒店星星点点的灯光打在水景上、墙壁间,各种光影和水波汇集在一处,几近魔幻。我只想静静地感知光影的能量,放佛可以窥见时间的流动,任万物兴起。第三个难忘的场景终究还是来到了泳池边,来到了以山为幕,以水为镜,四周被运输甘蔗的桁架包围的泳池,也来到了故事开始的地方。这里是燃放烟花的地方,也是跨年燃放艺术装置作艺文祭的地方。“其实是这片土地选择了我们”。建筑的诞生是由建筑师完成的,而在之后的漫长时光里,建筑的意义则全部由每一个观瞻、使用建筑的人来赋予。糖舍在时光的流逝中见证着一代代人记忆的延续,是个体记忆和集体记忆相互交错的时代产物。老建筑在60年的时光跨度中封存,新建筑在当代文化浸润下肆意生长。新与旧的碰撞是时光跨越时空维度完成的一场时代对话。何其有幸,当糖舍为我留下一处记忆空间,让我慢慢体悟那段渐渐远去的岁月,我知道,罗曼蒂克消亡史又何尝不是最文艺的新开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