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指数:用文字和图片记录航程体验,个人喜好,不作推荐。
航司会员级别:MU V
舱等:经济舱(H舱)
航线:PEK-SHA
机型:B777-39P(77W)
注册号:B-7369
客舱布局:316座,F6J52Y258
机龄:8.7年
自编号:2025-15
------
base武汉,万年不变的波音737系列,东航武汉是清一色的波音窄体。南航湖北也是以737系列为主,好歹还配属两架787-8驻场WUH,飞国际线的同时穿插着飞国内线。宽体机执行的国际航班国内段,有东航西北空客330系列执行的西安-武汉-悉尼往返,南航本部77W执行的广州-武汉-旧金山往返。
------
第三次乘坐东航正牌京沪线航班,北京首都-上海虹桥,还是77W宽体机执飞。当日上午行程结束的早,还是选择了13点MU5112这一班,后续在虹桥可以顺畅衔接16点15分沪汉快线MU2522航班返汉。13点午班也算黄金时刻,52个公务舱座位数量虽多,显然抵不过周五东航京沪线返沪高峰,预期升舱成功概率不大。
------
平常心看待预约升舱,提前60个小时出票立即预约两段候补升舱,第一段MU5112预约候补升舱排第21名。最终升舱失败,正好可以感受下东航77W高密度3-4-3布局的经济舱座位,体验东航京沪线经济舱精品热正餐。











帝都西三环附近出发,不是高峰时段,司机默认走得二环。首都机场PEK 2号航站楼出发层10号门进入,东航天合优享柜台值机,地服一个电话解锁了32A,顺利要到了32A座位,第二段虹桥-武汉也顺利一起出了31C座位的登机牌。
提前做过功课,知道东航77W的32A是面壁座无窗,但好歹是第一排,图个下机快一点和腿部空间,买票时就没啥好点的座位可以选择了。本次依然没有任何行李托运,一个双肩包随身携带。








还是进东航V2休息室,虽然东航京沪线餐点全舱都配精品热正餐,休息室还是吃点打底,热菜来一点,红丝绒蛋糕和可颂也来一点。离开休息室额外拿了瓶小矿上飞机。


靠窗座位,视野开阔,还是载旗航家的阿娇,静静得发一会呆。


当日航班使用PEK T2航站楼19号登机口,提前几分钟开放登机,走优先通道,对接双廊桥,走经济舱那个廊桥,区域乘务长在迎客,客舱经理一般在L1门迎客。登机前已有心里预期,32A面壁座,放在国际航班上也是妥妥的付费座位。32A座位的好处是腿部空间无敌,3-4-3的经济舱高密度布局,横向空间明显不如330系列经济舱2-4-2布局,和窄体机主观感受差不多。航程中我感觉腿部特别冷,一股寒气环绕,一般在航班很少使用毛毯,本次航程有点扛不住了,果断用毛毯盖住腿保温。
经济舱当然没有任何欢迎服务,CC照例来宣贯紧急出口注意事项,提醒尽早阅读紧急出口座位安全须知。早登机的好处是随身行李有地方放,后面经济舱放不下的拉杆箱被CC安放至公务舱。经济舱满座,换窄体机的话行李早溢出了,宽体机行李架空间足够大。
顺利客齐,关门推出,挺准点的,13点3分 PEK 36R跑道起飞。











起飞前座位前方有一名区域乘务长落座,平飞后乘务组非常快的速度开始了餐饮服务,饮品要了一瓶小矿外加一杯温水,经济舱餐食是牛肉饭,算是精品线经济舱的精品热正餐,看相味道都还行,休息室吃过了,主要是要一份来拍照打卡。在东航国内看家航线上,餐食配置还算给力。
当日航班102分钟空中飞行时间,CC的服务节奏很快,发餐盘、发水和收餐盘一气呵成,流水线作业,除了客舱经理可能会空闲下来,其余CC都很忙。基本上掐着时间点完成了空中客舱服务,CC比较晚的时间才坐下。一天飞四段京沪线宽体航班毫无疑问会是CC的噩梦,哈哈。



水果,点心,果汁,零食,牛肉饭,精品热正餐,东航国内航班经济舱餐食得较高水准了。




14点45分落地虹桥,公务舱乘客先下机,靠廊桥256,也算黄金大湾次好的机位之一。下机后前往中转柜台办理转机手续,扶梯上楼再次进入空侧禁区。多次亲测,虹桥T2东上航中转还是非常便捷的。










东上航中转柜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