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論壇發現有大佬申卡時被拒,理由是信用歷史短,然而明明就有使用超過1年的信用卡,這是怎麼一回事呢?
答案是:平均信用歷史
美國信報有兩個信用歷史的資訊,一個是最長信用歷史,另一個是平均信用歷史,分述如下。(備註:英國、加拿大亦然)
1.最長信用歷史(Length of Credit History):首卡核卡日至今的天數。這個歷史攸關信用分,因此千萬不要貿然關掉首卡導致信用分暴跌。
2.平均信用歷史(Average Account Age):所有信用卡的信用歷史加總除以卡數。例如大佬有兩張卡,信用歷史分別為16個月與2個月,雖然有使用超過1年的信用卡,但加入2個月的信用卡後,平均信用歷史為9個月。
而這兩種信用歷史,銀行究竟會考慮哪一種? 答案是平均信用歷史。最長信用歷史只能反應首卡的使用狀況,平均信用歷史更能全面反應申請人的信用狀況(信用歷史、卡數)。如果申請人短期申請多卡,平均信用歷史就會銳減,這個現象對貸方來說就是風險信號,被拒也是很正常的結果。
針對信用歷史的計算,建議申卡策略如下。
1.首卡與二卡距離不要太遠,否則平均信用歷史減半,造成信用分暴跌。
2.每張卡距離最好保持6個月,既可降低HP、新帳戶對信用分的傷害,平均信用歷史也不會對信用分造成加成傷害。
3.養成記錄習慣,平均信用歷史滿1年再申卡成功概率較高。
如果下次有看到大佬分享信用歷史,或許可以嘗試專業詢問:請問是最長還是平均呢? 關鍵就在細節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