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假后公务第一飞,广州线留给上航,稍微写写。最常飞的航线,但东航系里老旧宽体330等常混同运行、白云廊桥摆渡、货不对板带来的忐忑,早已不稀奇了。FM机组服务水平相对更好一些,所以挑着机型坐也还要看运气。
此次行程由Dreamliner 787-9执飞,B-20AJ,机龄5.6。前一班从布达佩斯飞来。
正向交错式公务舱早在2018年上航引进之初的确带来了前瞻的硬件竞争力,实际上飞远程航线会更好地发挥其性能。据说FM的10架787-9机队中的最后一架将于4月入列。
另耳闻,东航系一些备品设计和登机音乐会陆续革新,软体配套细节拉垮往往是最受诟病之处,FM未来如何且行且看,希望向好。



出发晨间,初春上海冷到零下。直接MAGLEV 往浦东T1。优先通道及安检后,
APM直奔S1,101号贵宾室。登机口在休息室附近,灵魂还未苏醒的早晨,所幸没有长距拉练。





101号贵宾室,自营,位于卫星厅S1的五层,APM出来,电梯直达。入了东航那碗面、普洱茶等标配,寒潮天里的一丝安慰。
其他点心和蒸点选择方面,引不起什么兴趣,没什么特别赘述。休息室内饰春节氛围依旧,人也不少。





近期几乎都是单廊桥靠泊,四舱混一条廊桥登机……
我预选窝在角落安逸的老位置12A,偶数排号实际贴近舷窗。又巧遇熟悉的机组,都是经验老鸟,是日航班的印象还真不错,上海最冷的一天暖意十足。
还没推出前,舷窗视角会被廊桥挡住,先要面壁一会儿。毛毯、头枕、耳机、拖鞋、小矿各就其位,依旧是那张从不惊艳的饮品单。此次公务上座基本坐满,24/26。
其实东上航,如果花心思设计两种特调,一个给MU、一个给FM,可能会更好地发挥两个品牌的东方特质和空中前序基调。



单桥模式。经典视角





推出







未投用的paywave
Thompson Vantage XL 错位式正向包厢布局,1-2-1排列,客舱视觉浅米棕色系、相对私密性、Wi-Fi全程,硬体设施对国内中短程线是十分友好的,飞乌鲁木齐会最佳吧。IFE的选片,选择还是少了一些。上航机组服务一贯稳定,好评。
起飞前,前舱口头询问选择主菜,中式精选上海炒年糕、西式精选培根煎蛋。还在中国春节期间,当然要选宁波菜系的主菜,初春的立意很好,餐评附后。
此次咖啡和铁观音的水温都高一些,不是以往其他航线上不稳定的温吞水,这点给好评。热饮和中国茶都要有一定的品鉴水温,这点是软体配套上往往忽视的细节,外航相对而言做得更佳。






中式精选。貌似没有听出客舱经理先前几次委婉的提示之意。搭配的前菜(金瓜海蜇、酱黄瓜)朴素寡淡,丢了江浙系开胃菜的浓郁,结果没有提起味蕾和新年情绪

冷餐甜点月饼,好看不好评,mixed feelings。不如热烘后的上海传统点心或者面包篮,热和冷区别很大,发挥空间很多

平躺模式、棉质毯子

广州线,餐后一般躺个二十分钟就差不多就降落准备


谢谢经理另送的一杯手冲

一刻钟Full-flat





飞机晚几分钟落地。廊桥旁边停了一架737-800。 也不用忐忑,可预见的白云东三指廊宽体机位不够,从廊桥摆渡模式。 依旧单廊桥靠泊,然后不用惊讶地走下廊桥的楼梯。好在小巴直拉到行李提取大厅,省了几百米步行。





初春首飞,广州出差行程顺利。期望上海基地的航司,把东方文化底色和地域特色更好地呈现。
2025 顺风顺水


鸟瞰浦江两岸

东海、黄浦江、苏河、虹桥T1

虹桥双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