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港龙回来,不是说要重新成立一个港龙航空,而是“港龙”或“国泰港龙”在国泰内部,以香港-内地衔接为主要定位,所具有的一整套人员、时刻、服务和品牌,具有无法取代的价值。
虽然港龙的人员个人思想也会五花八门,但是在商言商,从职场出发,公司需要有统一的服务标准。我相信但凡还是港龙在飞内地航班,绝对不会出现这种为了英语还是普通话服务而发生歧视的事情。
记得“港龙”及后来的“国泰港龙”主飞香港至内地和东南亚近程航线,普通话是标配,客舱服务员包括香港当地和内地雇员。2019年形势最严峻的时候我多次搭乘KA,甚至能感觉到KA客舱服务员使用普通话时的小心翼翼。
“国泰”主品牌飞香港出发的远程和洲际航线,主打的就是国际化和国际中转,客舱服务员除了有香港和内地,还有台湾、韩国、日本甚至东南亚还有印度国籍,英语是标配,也不可能要求每个服务员都能流利使用普通话。但是每个航班一般至少要有一定数量使用普通话的客舱服务员。
还记得港龙最早是星空联盟成员,被国泰收购后才跟随进入一球。而标志也从早先难忘的龙造型到后来的紫红色国泰飞翼。口罩后国泰为节省成本,当然内地封关之下港龙也实在不可能继续飞航,国泰港龙关闭。
然而口罩放开后,国泰慌乱下重启航线,却没有考虑飞内地航班的客舱服务语言问题。
——在以前“港龙”和“国泰”并存的时代,狭义CX航班上的普通话乘客一般都不会超过20%。 如果说国泰的东南亚航线上,乘客国籍众多,各种语言都有,英语为主+各种其他语言是合适做法。那么飞内地的航班,99%都是使用普通话的,不以普通话为绝对主导就是说不过去的。
然而如果国泰工会和乘务员所说属实,国泰只以英语作为绝对考核。那么就说明,国泰的真正问题,是在后口罩时代大规模重启航线网络的形势下,为了缩减成本,一方面没有考虑重启港龙品牌,另一方面却忽略了由此带来的服务语言问题。
服务员用英语嘲讽和歧视乘客,被开除不冤。但公司只要求服务员必备英语,不要求掌握普通话,在实际服务时怎么可能要求普通话成为必备?
如果国泰不重启港龙品牌,重新以“内地-香港衔接”为核心,重新构建一个与国泰的“东南亚-洲际中转”有所区别的航线、服务、语言、餐食体系,那么国泰的问题是无解的。
现在国泰飞内地的航班还远没有恢复到口罩前。但是,只要国泰还是继续随便让飞印度、飞马来或其他的人员搭班飞内地,与乘客为了语言而吵起来甚至打起来,那都是不太遥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