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账号登录
——学生族,也可以这样玩转常旅客 作者id:D_E_S_I_R_E 职业:海外留学生 酒店集团会籍:洲际金卡、喜达屋金卡 航空公司会籍:东航金卡、国航金卡 一转眼,也在飞客上混迹三年了。这三年大致就是从上大学开始直到现在的一段时间,学习和工作之余,每天都上飞行报告区看看新帖,时间也就这么一点点过去了。所以,就让我以时间为基本准绳,梳理一下这三年以来的经历,并总结一些对于居住在澳洲的学生来说比较有用的经验。 一、初尝飞行的快感,两舱依然远在天边 第 一 次 乘 坐 国 际 航 线 是 在 2014 年 2 月 份 XMN-PVG-AMS-MAD/BCN-AMSXMN(你没看错就是这么长),借着荷兰皇家航空(下面简称 KLM)开航厦门的东风,和父母一起订了去西班牙的行程。不料出行那天机场工作人员以签证时间为由拒绝 check in,只得改签到第二天 PVG-AMS,由于当时在去哪儿上购买的票没有注意退改签的条款,原本 5000 元 / 人的票,又多加了 3000 元 / 人的改票费用, 旅行从一开始就因此不甚顺利。 不过,第二天到了上海,一架 747 映入眼帘。那是当年没有接触飞客前唯一知道的一款大飞机。上飞机的时候,庞大的座椅数量让我吃惊,我从来没想过一架飞机能够装下这么多人,前面还有这么多特别宽大,和国内线头等舱完全不同的座椅。就像刘姥姥进大观园,第一次乘坐国际航线时发现的每一个细节都让我有发现新大陆的错觉,一切的一切都让当时刚刚高中毕业,准备前往澳洲留学的我,感到非常兴奋。 回程的时候坐的是 KLM Asia 涂装的 777-200ER,飞往厦门。当时在广告上有看到“Dream Liner”的少许字眼,误以为这次乘坐的就是波音最新一代的 787,直到后来才明白,这就是很多航空公司的主力机型——777-200ER。这次飞行也是迄今为止在飞机上睡得最好的一次,足足睡了 6 个小时,之后不管是坐什么舱位,也再没有这么好好睡过一觉了。 2014 年 3 月,踏上港龙航空 KA617 航班,第一次来到香港赤鱲角国际机场(HKG),转接晚上的国泰航空 CX111 前往悉尼(SYD)。当时还是国泰航空没有“削减成本”那么过分的好年景,所以在经济舱也享受到了一顿非常完美的机上餐食,至今仍然记忆犹新。 刚到澳洲,由于马航 MH370 的缘故,开始对飞行本身有所兴趣,进而不断搜索,最后终于找到了飞客这个大家庭。从飞客,我了解到:商务舱不仅有国内线的大板凳;乘客不用像沙丁鱼一样挤在位子上;飞机餐也能有和高级餐厅类似的分道形式等,带来的冲击是难以言表的。受此影响,自此之后,踏上了玩里程的“不归路”。 二、常旅客身份对于学生而言,到底是不是可达到的目标? 通过积攒会籍积分进而在常旅客计划中获得升级,取得更加优先的升舱机会与休息室使用权的方式,对于很多已经走上工作岗位的朋友来说是非常正常的。而对于学生来说,是否类似呢?我将用自己的亲身经验来告诉大家: 看到了这么多两舱飞行报告,再看看自己少得可怜的生活费,怎么才能提高升舱概率呢?那就多办几张会员卡吧,说不定能够瞎猫碰个死耗子?于是,在一年时间内,我加入了芬兰航空(AY)、美国航空(AA)、马来西亚航空(MH)、全日空航空(NH)、新加坡航空(SQ)、爱琴海航空(A3)、哥伦比亚航空(AV)、国泰航空(CX)等常旅客,我自己都不记得自己办理了多少张。 1. 第一次尝试 AY 的常旅客升级要求在所有这些常旅客中算是最低的一个了:40000 公里升级银卡,相当于联盟内的红宝石。计算了一下,一次乘坐国泰航空(CX)的往返,能够为我带来 16000 公里的里程,而且当下 CX 的价格也是比较便宜的,再加上一些假期出行,估计一年内的飞行凑个银卡没什么问题。于是第一次回国,依然坚持全程 CX。 不过,毕竟人算不如天算,第二次回国,口袋空空的我,看着 CX 当时接近2000AUD 的票价。无奈选择了相对便宜的 SQ。 2. 第二次尝试: 上帝关闭了一扇门,还可以再打开一扇窗。当时,A3 刚刚加入星空联盟,为A3 自家设计的常旅客计划,在常飞国际长段的各位土豪眼中,简直就是一个大羊毛。当年,从深圳宝安国际机场(SZX)出发,在仰光国际机场(RGN)中转的一套国航 A 舱,以 5000 人民币左右的成本拿下金卡,也是很流行的玩法。正好这次买了 SQ,就用上吧。 不过,对于飞行频率如此之低的我来说,再厚道的航空公司也把我的窗给关上了,第一次 SQ 飞行结束之后,A3 经不住薅,于是将升级要求大幅提高,尤其是每年要完成 4 个 A3 航段这点,让我感到自己的渺小…… 以上故事告诉我们: 对于飞行距离长,但飞行次数极低的学生们,常旅客计划真心不是我们的菜。学生买票有几个比较巨大的限制:时间、地点、价格。在这种情况下,一不可能做到完全地忠于某个联盟,二也赶不上现在因 cost cut 而日新月异不断变难的常旅客计划(最新的玩法是从 CX 开始的 status point 以及 UA 的 PQS)。 三、常旅客对于学生而言,能不能玩?要怎么玩? 虽然常旅客的升级对学生来说是近乎不可能达到的目标,然而常旅客对于学生来说,可以玩,该玩,一定要玩。至于玩法嘛,就是接下来要介绍的里程票了。 本人对里程票的了解在大二之前还是一片空白。是什么时候打开新世界的大门呢?一切源自于那个暑假在飞客上问了一个问题:“用什么里程出 TG 的 C 舱 或者 CX 的 C 舱会比较划算?” 底下各位推荐了 AA、UA、AV。因为比较想先体验 CX 的商务舱,所以就先打了 AA 的客服电话。 当 AA 客服报出一个“兑换国泰航空悉尼到厦门的商务舱单程需要 35000 里程”时,内心难掩激动。当时 AA 刚刚和 US 合并,开放了一次卖里程的活动,70000 里程只需要 USD 1672,按照当时的汇率,相当于人民币 9814 元,也就是说用比经济舱稍贵一点的价格就可以享受到商务舱! 事不宜迟,赶紧找老爸要来信用卡,买了 70000 里程。于是,我终于在大二下学期的时候,坐上了 CX 的公务舱,也第一次体验到了休息室! 琳琅满目的餐台
人生中第一款平躺座椅,不过餐食并不是很完美,只能说,远离悉尼空厨配餐…… 有了这次经验之后,信心越来越足。之后,我又趁着美国航空(AA)在 2016年 3 月 21 日前尚未改版的时候,买了 70000 里程,体验到了马来西亚航空(MH)的新舱,成本还是一样的优惠:2100AUD。后来,尝试了更多的里程计划,发掘出了更多的玩法与更充分的可能性,也终于在 2016 年 11 月 20 日坐上了泰国航空(TG)的头等(当然,也离不开我自己在平台上倾注的心血,这才有了不少余粮)。 里程票商务舱的成本相对于普通经济舱来说,会贵一点,不过对于有所余钱,愿意出高价买 PE 的学生们来说,还是很值得一试的。 介绍一个小小的工具,由一位台湾同胞无私贡献:http://fflyer.herokuAPP.com。只要输入起终点,就能分析出所有两点之间的里程票兑换方式以及所需里程,可以很方便地找到合适你的里程票。用这个工具,我找到并使用过 3 个兑换中澳线商务较为划算的常旅客计划:美国航空(AA)、美国联合航空(UA)、亚洲万里通(Asia Miles),三者皆为 80000 里程往返中澳。 接下来分析一下三个计划的利弊: 美国航空(AA): 优点: · 行程中不超过 24 小时的转机点可以放置至多 3 个 · 改签免费,只收税差(这一点是我最推荐的) · 按区出票,出发地 / 转机点均可灵活安排 · 出票费用低廉 缺点: · 官网无法查到实时票量变化,必须电话人工操作 美国联合航空(UA): 优点: · 实时票量变化在官网上容易查看,一目了然 · 按区出票,出发地可以灵活安排 · 澳新—东南亚线,中国—南太平洋往返仅需 60000 里程 缺点: · 对于非 UA 高级会员,改签费用极高(一次改签 100 美金) · 有时会出现虚假里程位(星空联盟通病) · 2016 年 10 月 6 号之后,早期的“跳跳游”玩法被撤销,跨区转机也受到极大限制。 亚洲万里通(Asia Miles): 优点: · 可以查看票量变化 · 可以候补 · 可以和客服最多要求 3 程航班的候补,提高可能性 缺点: · 按照路程收费,SYD-XMN 仅可选择于 HKG 转机,否则价格将为 120000 里程 · CX 对 Asia Miles 放位规律极为畸形,QF 在出发前几乎不放位置,导致候补经常失败 · 北京的中文客服相当呆板,不懂变通 · 出票费用高,往返各项费用总计竟能高过 1600 港币 综上所述,AA 目前来说是我用过的里程计划中最为推荐的一个。其实中澳线上还有很多其他的公司也提供不错的价格,例如哥伦比亚航空(AV)及全日空航空(ANA),还有日本航空(JL)。不过 AV 的票量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从来都很难换到;JL 价格便宜,但缺乏获取渠道;NH 尚未尝试,据说还可以。 以上就是我 3 年以来所有的经验总结与一些记录飞行的流水账。澳洲飞客圈的朋友们可以私信我,进行线下交流,谢谢大家! |